第三十三章 九歌山鬼
關燈
小
中
大
張非並不答話,他深吸了一口氣,問到:“楊亦,你也上過初中,可記得有一位詞人,叫辛棄疾?”
楊亦做了一個吐血的表情,說道:“現在什麽時候了,難道你要跟我附庸風雅,吟詩作對?”
張非笑了笑,扶了扶眼鏡,緩緩的開始講述。
辛棄疾(1140年5月28日-1207年10月3日),字幼安,號稼軒,濟南府歷城縣人。南宋豪放派詞人、將領,有“詞中之龍”之稱。
辛棄疾生於金國,少年抗金歸宋,曾任JX安撫使、FJ安撫使等職。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,後被彈劾落職,退隱山居。開禧北伐前後,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、鎮江知府、樞密都承旨等職。開禧三年(1207年),辛棄疾病逝,享年六十八歲。後追贈少師,謚號“忠敏”。
辛棄疾一生以恢覆為志,以功業自許,可是命運多舛,備受排擠,壯志難酬。但他恢覆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,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、民族命運的關切、憂慮,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。
在退隱之時,辛棄疾曾做有一首詞,詞牌名為《山鬼謠》:
雨巖有石,狀怪甚,
問何年、此山來此?
西風落日無語。
看君似是羲皇上,直作太初名汝。
溪上路,算只有、紅塵不到今猶古。
一杯誰舉?
舉我醉呼君,崔嵬未起,山鳥覆杯去。
須記取:昨夜龍湫風雨,門前石浪掀舞。
四更山鬼吹燈嘯,驚倒世間兒女。
依約處,還問我:清游杖履公良苦。
待萬裏攜君,鞭笞鸞鳳,誦我《遠游》賦。
石浪,庵外巨石也,長三十餘丈。
這首詞,大概講述的,是辛棄疾酒後看到一個好像羲皇的人,站在山巔,然後好像是喝多了,感覺忽然風雲變色飛沙走石。
整首詞都寫得詭異奇特,用了
問何年、此山來此?
看君似是羲皇上
門前石浪掀舞
四更山鬼吹燈嘯
這些在古詩中不常見的詭異描述。占滿了整首詞的篇幅。最後甚至加了一句“石浪,庵外巨石也,長三十餘丈”的註釋,讓人摸不著頭腦。(三十餘丈,換成現在大概有一百多米。)
當時辛棄疾所閑居的帶湖,現在在上饒城外,因其“枕澄湖如寶帶”而命之曰“帶湖”,史料中,署名戴表元做的《稼軒書院興造記》記載:然稼軒之居,未久蕪廢,辛氏亦不能有之,辛已歲,太守會稽唐候震因豪門之訟,閱籍。則其址為官地,明年(1274年)乃議創築精舍,以居生徒。
從歷史年份上看,辛棄疾閑居的老房子,沒多久就荒廢了,辛氏家族也不敢把這套房子占為己有,在辛棄疾重新履職(1196年)後的1274年,才重新返修。
意思說,中間有近80年,這個宅院是無人問津的。
聽張非一板一眼的講述歷史故事,楊亦並沒有插話,他相信,老友在這時候說的史料,必定跟邪神教的祭祀有巨大聯系。
張非講述完了,便問楊亦:“你有什麽看法嗎?”
楊亦思考了一會兒,說道:“山鬼謠,首先這個詞牌就挺怪的,辛棄疾作為一個熱血詞人,寫這種志怪小說一樣的詞,有什麽寓意?還有,在辛棄疾離開赴任之後,為什麽將近八十年,這個地方始終沒人敢去?綜合這些線索,我猜,大概是辛棄疾在閑居的時候,碰到了什麽不得了的東西,影響了他,甚至讓整個城市都忌諱如深,不敢多提,那塊地方也被劃為禁區。”
“想的很好,我再結合史實告訴你,在辛棄疾去世後的第二年,宋金嘉定和議,宋朝對金的一項屈辱媾和,就簽訂了。”
“你的意思是說,辛棄疾在那之後成為一代強者,獨力對抗大金,之後英年早逝,宋朝因為失去了這個頂梁柱,馬上跪在大金的腳下?。。。。講真,這個題材很好,可以拍一部超牛的架空歷史電影。”楊亦只要一產生聯想,就停不下來,嘴裏繼續不停的想著橋段。
“差不多,和我們考古的結論相仿。”張非並沒有制止自己的老友胡思亂想。“辛棄疾的英年早逝,以及使用的詞牌名,都跟祭祀有關。”
“啥?我沒聽懂,你說簡單一點。我腦子不大好使。”楊亦驚奇的睜大了眼睛,催促老友趕快說下去。
“根據暗影組織幾位考古前輩和冒險家的推測,當年的辛棄疾,確實受到了類似祭祀儀式的影響,他後期的詞作中,類似‘男兒到死心如鐵,看試手,補天裂’這樣的強者語非常多,縱觀辛棄疾整個人生,都是在逆天行事,可惜英年早逝,並沒有挽救衰敗的政權。”
“好吧,如果組織內部這樣推斷,肯定做了大量研究,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清楚了,那我姑且就繼續按照這個路線進行推理:在辛棄疾的一生中,始終都在堅持寫詞,那麽是不是側面說明,收到邪神祭祀的人,還能保有自己的神志?”楊亦問到。
“不,在歷史上,辛棄疾也是在機緣巧合之下,被神秘勢力打斷了祭祀。”張非說,“這詞牌名‘山鬼謠’的出處,是戰國時期,由屈原負責整理的《九歌》之一。”
“九歌,你說的是屈原的《楚辭》?”
“對,而九歌,是楚辭裏面,專門用來祭祀的歌曲。”
“《九歌-山鬼》,小時候我還背過:‘表獨立兮山之上,雲容容兮而在下;杳冥冥兮羌晝晦,東風飄兮神靈雨’,翻譯過來的意思是,有一個人,站在山上,又是下雨有是打雷。。。。。。。等等,這首楚辭裏形容的環境事物,怎麽和辛棄疾的‘山鬼謠’一模一樣?!”
“很厲害啊,楊亦大佬!聯想能力很強!論舉一反三,我只服你。”張非訝異的說道,這個聯系,也是組織內資深的考古文學人士發現的。“為什麽相隔千年的詞,內容會一樣?因為幾千年來,中土祭祀的過程,都是一樣的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楊亦做了一個吐血的表情,說道:“現在什麽時候了,難道你要跟我附庸風雅,吟詩作對?”
張非笑了笑,扶了扶眼鏡,緩緩的開始講述。
辛棄疾(1140年5月28日-1207年10月3日),字幼安,號稼軒,濟南府歷城縣人。南宋豪放派詞人、將領,有“詞中之龍”之稱。
辛棄疾生於金國,少年抗金歸宋,曾任JX安撫使、FJ安撫使等職。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,後被彈劾落職,退隱山居。開禧北伐前後,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、鎮江知府、樞密都承旨等職。開禧三年(1207年),辛棄疾病逝,享年六十八歲。後追贈少師,謚號“忠敏”。
辛棄疾一生以恢覆為志,以功業自許,可是命運多舛,備受排擠,壯志難酬。但他恢覆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,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、民族命運的關切、憂慮,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。
在退隱之時,辛棄疾曾做有一首詞,詞牌名為《山鬼謠》:
雨巖有石,狀怪甚,
問何年、此山來此?
西風落日無語。
看君似是羲皇上,直作太初名汝。
溪上路,算只有、紅塵不到今猶古。
一杯誰舉?
舉我醉呼君,崔嵬未起,山鳥覆杯去。
須記取:昨夜龍湫風雨,門前石浪掀舞。
四更山鬼吹燈嘯,驚倒世間兒女。
依約處,還問我:清游杖履公良苦。
待萬裏攜君,鞭笞鸞鳳,誦我《遠游》賦。
石浪,庵外巨石也,長三十餘丈。
這首詞,大概講述的,是辛棄疾酒後看到一個好像羲皇的人,站在山巔,然後好像是喝多了,感覺忽然風雲變色飛沙走石。
整首詞都寫得詭異奇特,用了
問何年、此山來此?
看君似是羲皇上
門前石浪掀舞
四更山鬼吹燈嘯
這些在古詩中不常見的詭異描述。占滿了整首詞的篇幅。最後甚至加了一句“石浪,庵外巨石也,長三十餘丈”的註釋,讓人摸不著頭腦。(三十餘丈,換成現在大概有一百多米。)
當時辛棄疾所閑居的帶湖,現在在上饒城外,因其“枕澄湖如寶帶”而命之曰“帶湖”,史料中,署名戴表元做的《稼軒書院興造記》記載:然稼軒之居,未久蕪廢,辛氏亦不能有之,辛已歲,太守會稽唐候震因豪門之訟,閱籍。則其址為官地,明年(1274年)乃議創築精舍,以居生徒。
從歷史年份上看,辛棄疾閑居的老房子,沒多久就荒廢了,辛氏家族也不敢把這套房子占為己有,在辛棄疾重新履職(1196年)後的1274年,才重新返修。
意思說,中間有近80年,這個宅院是無人問津的。
聽張非一板一眼的講述歷史故事,楊亦並沒有插話,他相信,老友在這時候說的史料,必定跟邪神教的祭祀有巨大聯系。
張非講述完了,便問楊亦:“你有什麽看法嗎?”
楊亦思考了一會兒,說道:“山鬼謠,首先這個詞牌就挺怪的,辛棄疾作為一個熱血詞人,寫這種志怪小說一樣的詞,有什麽寓意?還有,在辛棄疾離開赴任之後,為什麽將近八十年,這個地方始終沒人敢去?綜合這些線索,我猜,大概是辛棄疾在閑居的時候,碰到了什麽不得了的東西,影響了他,甚至讓整個城市都忌諱如深,不敢多提,那塊地方也被劃為禁區。”
“想的很好,我再結合史實告訴你,在辛棄疾去世後的第二年,宋金嘉定和議,宋朝對金的一項屈辱媾和,就簽訂了。”
“你的意思是說,辛棄疾在那之後成為一代強者,獨力對抗大金,之後英年早逝,宋朝因為失去了這個頂梁柱,馬上跪在大金的腳下?。。。。講真,這個題材很好,可以拍一部超牛的架空歷史電影。”楊亦只要一產生聯想,就停不下來,嘴裏繼續不停的想著橋段。
“差不多,和我們考古的結論相仿。”張非並沒有制止自己的老友胡思亂想。“辛棄疾的英年早逝,以及使用的詞牌名,都跟祭祀有關。”
“啥?我沒聽懂,你說簡單一點。我腦子不大好使。”楊亦驚奇的睜大了眼睛,催促老友趕快說下去。
“根據暗影組織幾位考古前輩和冒險家的推測,當年的辛棄疾,確實受到了類似祭祀儀式的影響,他後期的詞作中,類似‘男兒到死心如鐵,看試手,補天裂’這樣的強者語非常多,縱觀辛棄疾整個人生,都是在逆天行事,可惜英年早逝,並沒有挽救衰敗的政權。”
“好吧,如果組織內部這樣推斷,肯定做了大量研究,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清楚了,那我姑且就繼續按照這個路線進行推理:在辛棄疾的一生中,始終都在堅持寫詞,那麽是不是側面說明,收到邪神祭祀的人,還能保有自己的神志?”楊亦問到。
“不,在歷史上,辛棄疾也是在機緣巧合之下,被神秘勢力打斷了祭祀。”張非說,“這詞牌名‘山鬼謠’的出處,是戰國時期,由屈原負責整理的《九歌》之一。”
“九歌,你說的是屈原的《楚辭》?”
“對,而九歌,是楚辭裏面,專門用來祭祀的歌曲。”
“《九歌-山鬼》,小時候我還背過:‘表獨立兮山之上,雲容容兮而在下;杳冥冥兮羌晝晦,東風飄兮神靈雨’,翻譯過來的意思是,有一個人,站在山上,又是下雨有是打雷。。。。。。。等等,這首楚辭裏形容的環境事物,怎麽和辛棄疾的‘山鬼謠’一模一樣?!”
“很厲害啊,楊亦大佬!聯想能力很強!論舉一反三,我只服你。”張非訝異的說道,這個聯系,也是組織內資深的考古文學人士發現的。“為什麽相隔千年的詞,內容會一樣?因為幾千年來,中土祭祀的過程,都是一樣的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